銅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IB族,是人類Z早運用的金屬。
銅具有優質的功能,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范疇。
銅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0.01%,在自然界中,銅多以化合物狀況存在。常見的銅礦產有黃銅礦(CuFeS2)、輝銅礦(Cu2S)、孔雀石(Cu2 (OH)2CO3)、赤銅礦(Cu2O)、膽礬(CuSO4·5H2O)等。無錫黃銅管生產
西漢時期,劉安所著的《淮南萬畢術》中有“曾青得鐵則化為銅”的記載,其意義是把鐵片放入硫酸銅溶液或其它銅鹽溶液中,能夠置換出單質銅,這種辦法便是現代濕法冶金的前驅。濕法煉銅也稱膽銅法,其制作進程首要包含兩個過程,一是浸銅,把鐵放在膽礬的溶液中,使膽礬中的銅離子被鐵置換成單質銅堆積下來;二是將置換出的銅粉搜集起來,再加以冶煉。濕法冶銅的實質原理是使用金屬性比銅強的物質置換比它弱的金屬(K、Ca、Na在外),例如在硫酸銅溶液中參加金屬鋅或鐵,可置換得到金屬銅,首要反應為:CuSO4+Zn=Cu+ZnSO4;CuSO4+Fe=Cu+FeSO4。